联合社会资本设科创子基金,广州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7月6日,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江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指,该《意见》明确支持在南沙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资料图】
《意见》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将成果奖励延伸到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充分体现了围绕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将有效激励整个成果转化团队。”李江表示。
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逐步在空天科技、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允许新型研发机构
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
《意见》明确,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期结束后,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原则上实行市场化运行;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可以自主决定成果的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
除了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形式输出科技成果,孵化企业也是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的重要形式。《意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创办或引进孵化的企业落户广州。
李江透露,目前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
在运营管理机制上,《意见》提出,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盈余的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可按不低于50%的比例留归运营公司。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科研部部长朱文彬表示,《意见》对于成果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帮助很大。“在股权激励方面,广州市规定的是50%以上,在此基础上黄埔区针对落地到黄埔区进行产业化的项目,会开放70%以上的股权激励,对科研人员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让各类高端人才应享尽享各项政策,安心在穗科研创新,《意见》明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领军人才及其高水平创新团队成员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计划,承担广州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进入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战略专家委员会,还明确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及其人才团队,按市属单位享受市级现有人才政策相关待遇。
截至2022年底,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共计1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7000人,行业领军人才33人,留学归国人员264人。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
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
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还是市场化阶段,科技金融的资金融通功能都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为此,《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今年2月,广州产投集团牵头成立了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其中特别设立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已有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8亿元。
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朴介绍,集团设立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牵头组建“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与亚太研究院、大湾区研究院、南财智库等多家优秀智库机构和2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开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元宇宙等相关产业的研讨活动,推动投研联动机制建设。
“《意见》的颁布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有助于黄埔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广州市黄埔区政府一级调研员杨家伟举例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已成立2支天使基金,探索解决科创企业早期融资难的路径,有力支持了硬科技初创企业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科创基金的设立,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很大。”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表示,新型研发机构多数都是无事业经费的科研单位,在经费投入方面偏保守和谨慎的,科创基金的设立可以进一步促进有产业化前景的优质科研成果发展。
“希望金融机构能跟产业端共建子基金,鼓励科研机构成立自有的基金,推动产业化更快落地。”朱文彬认为,很多科技领域非常细分,单纯靠金融机构挖掘、筛选项目,效率较低,应该让产业端与金融机构深度融合,提供更专业、更细分领域的信息,帮助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投资。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