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被教育部“点赞”的“15分钟教育圈”,今年又有新动作! 焦点讯息
交汇点讯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推广第六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南京市玄武区的“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榜上有名!
何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2022年秋季学期,南京市玄武区提出,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构成方式为“1+x”,即“1个主要场馆加多个其他资源空间”,力求实现一圈一品牌,圈圈有风景,圈圈有温度。“圈”与“圈”不是孤立空间,亦可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汇流。如:校馆牵手,与博物馆、图书馆等“馆校合作”,跨学科实践、沉浸式参观;亲近山水,依托玄武湖、中山陵等山水湖泊资源,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运动劳作中探究学习;校企共建,利用周边各类工厂企业资源,共建“研创体验基地”;携手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近一年来,南京玄武的相关经验入选“2022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
今年,他们又有了新动作!5月17日,南京市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全域推进会暨“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应用平台启动仪式在南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举行,与会专家及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
(资料图)
率先试点16校,“一校一策”专属经验分享
在率先参与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建设的16所试点学校中,各校结合校情积极探索定制专属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校一策”。在“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实践育人活动典型案例交流环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等进行了经验分享。
自 2021 年 9 月起,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一直积极推进着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始终践行着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理念。据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余颖介绍,北小每学期开设大约有近60个社团项目供全体学生选择,在课后服务期间,学生们将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不限定于封闭的校园环境,而将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学校周边主富的“山水城林馆社”的六个维度,开展一系列的户外实践探究课程,从而既解决一部分延时晚托问题,也让学生以主题式、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形成更为直接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经验。
一年级的公益超市,四年级的天空实验室,五年级的创想校园等,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社区、场馆、自然资源,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连续性的素养主题活动中,走出校园,发现问题,寻找帮助,探索解决……2021年9月开始,北小也构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15 分钟学习圈”学习主题研发中心,各学科共同开发基于周边教育资源和校内课程的学习主题。“比如二年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依靠单一学科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城墙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脚丫走城墙》。”余颖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通过“校内知城墙”“校外探城墙”“心中系城墙”三大板块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南京城墙的历史演变,体会南京作为古都的独特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在主题学习中,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德法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对家乡的热爱落实到行动中去,指导学生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城墙申遗多做宣传。
位于南京城东的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周边有中山陵茶厂、中山植物园、泉水农庄等自然资源,更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解放军工程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等教育资源。课后服务时间,老师带着学生去中山陵采茶,了解茶文化;去卫岗牛奶厂挤牛奶,了解奶制品知识,体会劳动的乐趣;去明孝陵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等。结合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在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山植物园的相关专家指导下,开发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在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们的指导下开发航天课程。“我们形成系列课程,让孩子系统学习,把课堂进行延伸。比如带着学生去高校实验室,进行科学教育,走进实验室做实验。”南理工实小校长李子贵说。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涵、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个具有校本特色的“15分钟教育圈”。江苏省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对分享案例进行点评时表示,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南京市玄武区的“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
新动作!智慧地图用上了VR,一分钟安排周末行程
现场,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俊,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玄武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张志超,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共同启动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应用平台。
此次,教育部门联合科技、文旅等部门,梳理区内60个科技文博体育红色教育场馆资源,结合已确定的40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南京教育政务平台开发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智慧地图提供PC端和手机端,在地图上,老师和家长可以查看玄武区内各场馆信息,通过VR室景,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微信手机端可以查看到不同类型的场馆,方便出行规划。
“这份智慧地图介绍了玄武学子丰富独特的课后时光。”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恒柱介绍,“目前智慧地图还是1.0版,我们首先把学校周边15分钟范围内、触手可及的资源发布在地图上面,有场馆介绍,也有VR场景,孩子们能很清楚地知道周边有哪些资源可以供他们学习实践。”
有了这样的资源之后,如何开发成课程?张恒柱表示:“学校可以上传自己的课程,其他学校可借鉴、可复制。还有,父母带着孩子用智慧地图开展亲子活动,从这些课后服务基地获得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近一年,各中小学校在区内文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支持下,充分利用“15分钟教育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现场,包括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25家首批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建设先进单位获得了授牌。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认为,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是南京双减实践成功案例中最生动的一个。这次的“15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平台的开启建立了玄武基础教育的资源库,将引导玄武学生走向成长的智慧之道。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肯定了南京市玄武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的做法,认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是提质增效的升级版,全域推进会更是新一轮优化提升动员会。她表示,下一步,将把玄武优秀案例向全省推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刘莉/摄
通讯员 李丽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