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翁”老周18年写了5部作品 三年级开始读《三国演义》 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
【96466故事苏州】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吴涛 蒋祖华
今年71岁的周理光说,他不是专业作家,就是个“卖茶翁”,生意不忙时,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写书。2005年至今,周理光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3部长篇小说和2部纪实文学。其中,描写北宋末年方腊农民起义的《南洞北泊》和《南洞北泊续编》已经出版。提到写作,这位“卖茶翁”有聊不完的话题,“我想,对文学的追求和情怀,或许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理光时常翻阅过去的作品,回忆当时的创作故事。吴涛摄
为英豪开启写作之路
周理光是浙江诸暨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学三年级开始读《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一般人不感兴趣的《陈书园医术五十五种》,他也看得津津有味。周理光认为,越难读的书越要去读,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些。
诸暨离历史上方腊起义的发生地睦州青溪帮源洞(今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很近,有关方腊的故事在乡间流传至今。少年时,周理光常听说书先生讲《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征方腊的回目,农歇期间,村里的老人也会讲有关方腊的民间故事。耳闻目染,周理光对方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方腊和麾下大将石宝、邓元觉、方杰、王寅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这群好汉在少年时的周理光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踏上社会,空闲之余的周理光依然放不下手中的书。但他也渐渐发现,自己爱看的书越来越少,于是,周理光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要自己写书的大胆想法。此后,周理光到处寻找有关方腊的资料。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文学作品《水浒传》还是地方志史料,有关方腊的记载少之又少,更没有历史学者对方腊这个人物的研究资料。这反倒激起了周理光对方腊这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2005年,周理光正式执笔,撰写有关方腊起义的小说《南洞北泊》。
平常和老伴开店卖茶叶,闲时周理光就写小说,有时沉浸在金戈铁马的环境中,顾客买茶叶喊好几声,他都听不到。
写《南洞北泊》时,周理光还不会用电脑,第一稿35万字是他在小学生用的笔记本上完成的,共有200多本。后来,周理光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用汉语输入“手写王”软件将全文输入电脑,然后修改编辑。如此大的工作量,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且当时已经60多岁的老人来说非常不容易。
2008年,《南洞北泊》正式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回忆那段历程,老周反而觉得“一点不难”,“当时是认准了的,接下来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
实地走访重塑英雄
谈及写小说,周理光认定的原则是“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和地理环境”。因此在创作《南洞北泊》时,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做了不少调查。他先后几次到故事发生地帮源洞、乌龙岭、杭州等地走访采风。
创作过程中,周理光借鉴了《水浒传》的精华,《南洞北泊》全书涉及近600个人物,光涉及《水浒传》中的人物就近400个。按照自己的想法,周理光塑造了一个心里装着百姓,不为私利不为官职,名垂青史的英雄形象——方腊,这也是全书的核心人物。根据自己理解的人物特点,周理光把钱振鹏、方肥、方杰等《水浒传》里着墨不多的方腊队伍中的头领,重新组织了故事情节,突出了这些人物的性格,让他们的形象丰满起来。还原创了郭震义、夏霸元等一批疾恶如仇、直爽率真的江湖英雄。同时,《南洞北泊》也重新塑造了宋江、鲁智深、吴用、武松、燕青等梁山人物的形象。
2008年《南洞北泊》出版,收获了读者好评。周理光随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南洞北泊续编》的创作。在小说《水浒传》中涉及方腊阵营的部分人物最终结局不明,在《南洞北泊续编》里,周理光对这些人物的结局进行了逐一表述,而且非常详细,合情合理。与上部有所区别的是,上部共有40余首诗,续编他一共写了52首诗,并写了2首曲。2013年,《南洞北泊续编》出版与读者见面。
岁月漫长保持热爱
“我的老家在诸暨,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苏州从古至今文化和经济繁荣发达、长盛不衰。”周理光在苏州生活了20多年,对苏州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而且苏州的文化氛围让他感受深刻。因此,潜移默化中,让他在文学创作中有了很深的思想积淀。
就在周理光创作《南洞北泊续编》的同一年,周理光的孙子出生。由于儿子和儿媳都比较繁忙,照顾孙子的事就落在他和老伴身上。另外,周理光的外孙女当时在苏州工业园区上学,周理光每天要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留给他的创作时间非常有限。“那段日子,只要一有空,我就坐在电脑前,抓紧时间完成创作,有时还得抱着孙子写。晚上突然来了灵感,就算已经休息了我也要爬起来,写到凌晨两三点几乎是常事。”
此后,周理光又陆续完成了当代言情小说《那年那月》和长篇纪实文学《碧血诸暨魂》的创作,另一部人物纪实文学《许文强原型——许保初传》正在写作中。其中,《碧血诸暨魂》一书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俞秀松、宣中华、汪寿华、宣侠父、张秋人等诸暨籍革命烈士为主人公,讲述他们用青春与生命书写大义担当,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周理光在这部作品的细节上下足了功夫。2018年,周理光实地走访了诸暨、杭州等地,寻访这些革命先烈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沿着先烈的足迹探寻他们生命的长度。在走访期间,他拜访了许多离休老干部和党史学者,紧盯相关历史人物的每一个细节,最终历时三年完成长篇纪实文学《碧血诸暨魂》一书初稿,目前已经进入出版前的编校工作阶段。
身边有的人对周理光写书难以理解:一个生意人,只有小学文化,好好做生意就行了,怎么还折腾写书?对此,周理光回答:“做生意与写书并不矛盾,我不是专业作家,就是个开店卖茶叶的老汉,我喜欢写作,这几部作品都是在生意之余写成。我不求生活的奢侈,但求精神的富足。”周理光说,每当写出一段称心如意的文字时,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在他的心中,已经点燃了写作这盏灯,纵然道阻且长、久经磨难,也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