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夫妻的55㎡,又是王炸!凭空多一居,收纳40㎡:看完过了好久,我才缓过劲来……|世界观点
55㎡中规中矩的小户型,在居住多年后,想要实现一居变两居,让住在里面的每个人,都拥有独立且宽敞的私人空间,且不影响其它区域的宽敞与通透之感,现实吗?
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有一对居住在北京的年轻夫妻做到了。
他们的家原本是个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布局分明的一居室,但随着孩子的长大,格局完全无法满足当下及未来的居住需求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除此之外,一家三口的日常杂物,也在翻倍增长。所以,增加功能空间和收纳空间,是改造的重中之重。
但有别于住在小户型里的人家,这对夫妻没有过分压榨每一处空间,而是有收有放,整个空间开放、敞亮,又内含无数“小心机”。
房屋位置:北京
使用面积:55㎡
原始户型进门即厅,隐私无处可藏。
而家里的小朋友逐渐长大,已经到了需要拥有个人独立空间的阶段,所以,对于屋主夫妻来说,“一居变两居”是他们的刚需。
根据一家人的实际需求,设计师做出了如下改动:
1.借用主卧和卫浴间部分面积,凭空打造儿童房,一居变两居;
2.入户左侧放置顶天立地式收纳柜,增加玄关区,清爽又实用;
3.拆除非承重墙,客餐厨一体化布局,空间明亮通透;
4.卫浴间实现干湿分离,洗手盆外移,缓解卫浴间使用压力;
5.各收纳区分类放置,有效收纳,轻松实现台面无一物。
另外,收纳也是重中之重。
合理规划空间以及收纳布局后,全屋储物空间近40m³,拥有超强收纳空间,充分满足屋主杂物收纳的需求。
而细致划分收纳区,也能重塑整体空间的秩序感,不仅能提升居住体验感,也能让全屋的视觉效果更加清爽。
玄关在原户型中,进门就是厅。
不仅隐私一览无余,脱下的衣物和零碎的物品都没有地方放置。
设计师在入户左侧定制收纳柜,入户深度得以增加的同时,一个独立的玄关区域也应运而生了。
收纳空间翻了一番,入户清洁动线也得以优化:放头盔/零碎物品→换鞋→脱外衣→脏衣入篓→洗衣烘干。
春夏秋时,男主人主要骑摩托上班,所以在收纳柜中特意留有放置头盔的空间。
中部鞋柜内置倾斜式层板,既能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又能让内部存放的物品一目了然。
入门对面增加收纳柜,内嵌洗衣机和烘干机,拿取玄关柜内脏衣篓里的衣服后,可直接放到洗衣机内,缩短洗衣行动路线。
柜体内部分为家政区、手办收纳区以及猫咪用品区。
又因靠近客餐厅,此处特意预留出收纳折叠桌椅的空间,多人聚餐时可随时拿出。
黑色收音机是屋主奶奶当年的嫁妆,它上方的图画和手工是小朋友的作品,时间的魅力融汇于此。
为告别“孤独式烹饪”以及最大化扩展公共区域,设计师拆除了厨房与客餐厅之间的非承重墙,形成一体化客餐厨的空间。
原客餐厅与厨房分别有一面采光区域,将空间打开后,最大限度将室外窗景和自然光线引入室内。
一字型厨房,以“拿-洗-切-炒”的操作流程安排布局,上下柜体中收纳对应的用品,从而台面上空无一物,做菜0阻碍。
从冰箱拿出食物→清洗食材→备菜→烹饪→出餐,做饭动线丝滑流畅,一气呵成。
▲效果图VS实景图
为避免上柜内部空间的浪费,女主人特意在层板下方放置隔板扩容挂篮,收纳小件厨房用品。
橱柜外观看起来无比清爽,内里暗藏玄机——内部根据做饭操作流程储藏对应的物品,就近分类收纳,拒绝隐形家务。
冰箱旁边是专属于小朋友的快乐能量场。
开放架底部两层存储乐高分类盒,小朋友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零件灵活搭建出许多创意小作品。
上面五层则分别放置中英文绘本、偏文学类书籍以及之前的读物。
一人在闹,两人在笑,还有一只猫旁边作伴。
这就是属于一家三口的生活日常。
窗户旁裸露的管道,用条麻绳轻松解决颜值问题,还能变身猫爬架,给小猫增添出一处玩乐区域。
在沟通需求时,屋主明确提出不考虑电视和茶几。
所以,设计师在顶部预留出放置投影幕布盒子的空间,用投影仪+可伸缩投影仪幕布组成家庭影院。
闲暇时,一家三口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影。
厨餐厅对面,就是布置十分简洁的客厅了。
取消传统茶几,在沙发旁的白色小柜子上放几本书和杂志,闲暇时坐在椅子上随意翻开一本书,惬意又自在。
角落里的绿植与室外的绿意相呼应,为室内空间增添了很多生机与张力。
原户型为一居室,随着小朋友的逐渐长大,一居扩改两居已成为刚需。
于是,设计师将主卧和卫浴间内推,“凭空”造出一间儿童房。
主卧以白+木为主调,极简又温润,再辅以线性光源勾勒出温暖的居住氛围,简约但又富有层次感。
居住者可以在这里卸下白日的疲惫、抛却所有繁杂思绪,简简单单地享受满室的静谧与舒适。
床体对面定制一面到顶衣柜,利用有限空间将收纳实现最大化。
由于主卧的部分面积给到儿童房,考虑到空间压缩,衣柜便采用推拉门的形式,既能防尘又能节省过道空间。
衣柜内部充满秩序感,根据使用频率和衣物属性分类收纳。
收纳区主要分为挂衣区、叠放区、抽屉区以及被褥区等等,有序收纳。
男女分开、长短分开与净脏分开,细致分类的妙处在使用时将更有感触。
飘窗上有一个竖型书架,放着小朋友的书籍。
阳光好时,这里也是看书的好去处。
主卧与儿童房之间开着一扇窗,自然光可以畅通无阻地洒入儿童房中。
纵向利用空间,上床下桌的设计拓展儿童房学习区、阅读区和收纳区的功能。
在有限空间内,多元化满足小朋友的成长需求。
书桌左侧层板上放置着小朋友的乐高作品,和有意义性的玩具。
第二层以及底层的第一个乐高作品,是小朋友观看《阿凡达》和《星球大战》后分别拼搭而成的。
位于C位的摩托则是他无意中拼成,动手能力很是强悍。
充分利用墙面以及楼梯空间,定制抽屉式步梯和衣柜从而增加收纳空间,满足小朋友书籍、玩具和衣物的收纳需求。
同时,也能培养他整理与分类收纳的好习惯。
根据活动路线以及使用习惯,分类收纳物品,便于就近收纳。
卫生间台盆外移,实现干湿分离,同时又缓解卫生间使用拥挤的情况。
盥洗台盆下方留空,方便放置猫砂盆,处理猫砂后就可直接洗手。
马桶区与淋浴区以半玻璃隔断,阻隔水汽,划分空间的同时又使小空间内通透。
马桶上方留有开放格便于放置毛巾、浴巾等,收纳柜中储存卫生间内所有使用的物品。
淋浴区内墙体嵌入壁龛,上下分隔收纳洗浴用品。
其实,小房子想要杂糅多种功能区并不难。
但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创作出最适合居住需求的住宅,才是一门值得不断钻研的艺术。
而这种不放弃的探索精神,也是老破小改造的最大意义所在。
这样一来,小户型的春天,便再也不会只存在于别人家了
(文章来源: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