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家】打通社区康复“最后一公里”普陀区精卫中心这样让患者回归职场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14日报道:2018年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精神障碍患者总患病率达到17.5%,精神疾病可能成为全球人类第三大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及就业问题是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身体的康复可以让患者正常生活,但回归社会角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痊愈”。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职业康复工作研讨会暨2022年社会服务项目工作总结会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会议中心举行。
(资料图)
今天上午,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职业康复工作研讨会暨2022年社会服务项目工作总结会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会议中心举行。记者获悉,通过“新生”职业康复服务,一批精神疾病患者正在回归社会和职场,真正获得“新生”。
“新生”职业康复基地学员中的“咖啡师”调配咖啡参与义卖。
据了解,由党员队伍,医生,护士,社工等共同参与的“新生”职业康复基地于2021年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据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书记王瑞芳介绍,作为区内唯一一家二甲专科精神医院,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多年来始终秉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不断探索适配普陀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为逐步实现普陀区日间康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新生”职业康复基地学员作品。
据介绍,“新生”职业康复基地现有党员50人、团员49人、青年42人,35岁以下人数占比过半。基地整合多学科专业团队+专业志愿者,分批、分阶、分段的开展适应性康复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模拟、辅助性就业等系列综合职业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改善社会功能、获得就业能力、取得工作机会,从而实现回归社区、融入社会,实现“医院—社区”无缝连接。2022年医院开展《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进一步实现医院与社会力量的联动合作、优势互补。
王瑞芳说,职业康复是精神障碍康复者实现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说,职业康复服务在国内开展的难度较大,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康复服务会成为精神障碍康复者康复服务的重要内容,也势必会给部分精神障碍康复者实现职业理想带来新的突破。
“新光闪耀 为爱前行”春日义卖活动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举行。
研讨会当日,“新光闪耀 为爱前行”春日义卖活动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步举行。义卖现场,由“新生”职业康复基地学员制作的工艺品深受大家喜爱,尤其是基地学员中“咖啡师”亲手调配的咖啡,受到了热烈追捧,前来购买的医院职工络绎不绝,义卖所得也将作为“新生”职业康复基地专项经费,保障项目持续运行。
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工作党委书记邓海巨出席会议并表示,“新生”职业康复基地项目是患者——医院——社会一体化模式的一次好的探索,要持续推进,不断进取,优化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拓宽健康服务平台为抓手,精准聚焦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与此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更大的支持,让患者能真正地回归。
普陀区残联副理事长王鹏,甘泉路街道副主任顾旻娜等出席会议。